用创新引领时代发展,用创新解决人民需求,用创新彰显国家伟力和民族禀赋,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建筑业的创新发展,激发了全体从业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升级行业发展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程建设向工业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让中国在工程技术领域由跟跑、并跑到全面领跑世界;在新的核心理念下砥砺前行。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和改革创新,中国建筑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建造技术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其产业的规模和增加值已经位居世界之冠,一些大型基建建造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作为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并创造了海底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建设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和目前国内单笔投资额最大、智慧化程度最高、总里程数最长、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地下管廊项目——西安综合管廊项目等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超级工程的建成,顶升力达4000吨的摩天造桥机——智能顶升平台、山区架桥能手——变位平台运架一体架桥机、全自主创新的地下航空母舰——大直径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有着泵车之王之称的86米超长钢制臂架泵车,大吨位轮式高原装载机等大国重器的研制生产……不仅为中国建造技术全面领跑世界提供了装备和技术储备,同时也终结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建设速度上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历史,这无疑为“中国建造”在国际市场上提供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在中国建筑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行业存在的集中度过低,员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市场观念、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普遍不强,以及因企业技术水平档次差距不大,技术特点、特色不明显,市场开拓能力不强而造成同质化竞争的格局等问题依然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建筑业产能与品质、规模与效益、产高利低的矛盾也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面对行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结合目前发展的形势,建筑业以传统的施工材料、工艺和建筑机械为支撑的作坊式的建设模式已经向以现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为基础的数字建造转型。中国建筑业在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全面推动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发展以及推广绿色施工、综合管廊等实践的大背景下,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倒逼作为中国的建筑从业者必须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来实现变革。建筑施工企业只有通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组织流程创新、管理制度创新,通过强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提高建筑生产的附加值,才能以品质优势、品牌优势占领市场制高点。
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必然要转变理念,坚持向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和一体化实施等为主要特征的建筑生产方式转型升级。通过构建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实现新型建材的开发、科学化创意设计、建筑构件、现场的施工装配一体化运作;流水线生产设备、工程机械、电子商务等外部性支持产业协同运作的完整的产业模式,为在更高层次上建设工程质量、品质的提升、加快施工进度、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建设工程安全和文明施工水平提供有力保证。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深化建筑业简政放权改革、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优化建筑市场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和加快建筑业企业“走出去”7个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对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这些措施的实施必须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为基础,强化以信息化、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装备、基础器件以及交叉融合领域的技术研究应用,通过培养能够驾驭日益复杂综合的制造和建造业体系高素质的人才为保证,进而构建建筑施工企业战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带一路”的倡议规划,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中国建筑业“走出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推行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智能化、信息化控制与智慧建筑的深度融合,建造品牌品质工程,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建筑业“中国名片”,彰显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在全球建筑市场的领军地位。
来源:中国建设报